会泽县道成扶贫开发投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关于会泽县道成高原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水泥种植棚、水培区)实施情况公示公告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9-10

会泽县道成扶贫开发投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关于会泽县道成高原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水泥种植棚、水培区)实施情况公示公告


根据《会泽县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脱贫攻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项目规划调整实施方案的批复》(会政复〔2019〕131号)文件批复,我公司组织实施了会泽县道成高原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建成蔬菜产业扶贫基地5300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当地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扶贫效益。根据《会泽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和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的实施方案》(会开办发[2017]44号)文件精神,现将该项目实施情况公示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立项背景及目的。会泽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乌蒙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106万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2974户340345人,贫困发生率33.6%;现有未脱贫对象38942户139368人,占全市未脱贫人口的52.3%,贫困发生率降为15.35%。产业对于贫困地区脱贫增收具有很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几十年的扶贫实践证明:发展一个产业,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没有产业带动,就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更难以持续脱贫。因此,通过流转土地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拓展农业产业化规模,用产业发展增强贫困群众致富能力势在必行。立足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根据《会泽县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脱贫攻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项目规划调整实施方案的批复》(会政复〔2019〕131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全县产业扶贫工作,从而推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实施该项目。

2.项目实施情况。项目计划在宝云街道、古城街道、金钟街道建设高原绿色蔬菜产业扶贫基地5300亩,具体建设内容为:(1)建设 2.3米高水泥棚5713个,占地面积1861220.48平方米(约2854.22亩);2.7米高水泥棚139个,占地面积41598.45平方米(约62.4亩)。本项目于2019年10月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中标单位为云南千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会泽乾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价为8346564.07元。本项目于2020年1月17日开工建设,于2020年8月3日完工,于2020年8月4日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结算验收合格。于2020年9月10日提交财政局委托第三方审计,并于2020年10月13日审计完成,审定金额为78375114.24元。(2)水培区建设生产温室5栋、占地面积68160平方米,育苗区1栋、占地面积3808平方米,办公展厅占地面积992平方米,水肥间占地面积720平方米。本项目于2019年12月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中标单位为云南腊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价为31507440.31元。本项目于2019年12月27日开工建设,于2020年3月27日完工,于2020年6月21日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结算验收合格。于2020年7月提交财政局委托第三方审计,并于2020年9月7日审计完成,审定金额为24291857.51元。

3.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资金来源为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和自筹资金;概算渠道为:整合金钟、宝云、迤车、大井、待补、老厂、大桥、雨碌、鲁纳、上村、田坝、娜姑、大海、五星、马路、火红、新街17个乡(镇、街道)2019年搬迁进城安置贫困户10646户41885人产业发展资金;大海乡、待补镇、老厂乡、上村乡、火红乡、五星乡、矿山镇、大井镇一期搬迁进城安置贫困户1644户6698人产业发展资金100256800元。自筹资金74442800元。项目总批复资金为174699600元,水泥种植棚项目审定金额为78375114.24元,水培区项目审定金额为24291857.51元。

4.组织及管理情况。成立以公司党工委书记、董事长段国华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冯波,董事、总经理杜友成任副组长,相关单位(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项目建设管理部。明确项目建设具体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建设内容,开竣工时间,工程造价、资金使用管理、项目质量及项目建设进度作出具体规定,层层压实责任,确保项目有人抓、有人管。项目实施严格执行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流程:实施单位申报→主管部门审核→县级审定批复→施工设计→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前置审核→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管理(工程监理)→工程结算→初步验收→结算审核→县级验收。资金拨付严格执行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及公司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流程:施工单位申请→监理单位审核→现场管理人员审核→项目责任领导审核→项目建设管理部分管领导审核→财务部审核→财务总监审核→总经理审批。

(二)绩效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项目区土地竞争力,可实现长期稳定流转,年可繁育马铃薯原原种300万粒,通过扩繁,可解决12万亩大田生产良种替换的问题。同时可提供50个长期用工岗位,解决周边贫困户50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二、自评情况和绩效分析

(一)评价结论。该项目已验收合格,且经自检自查:不存在项目申报不实,弄虚作假、多头申报、重复申报的问题;项目严格按规划和批复组织项目实施,项目调整变更按程序上报审批;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按期实施和完成扶贫项目,工程质量达标,竣工验收和结算资料齐全完备,已建立健全扶贫项目后续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

(二)具体绩效分析

1.项目决策情况

1)项目立项。项目立项严格按照《会泽县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脱贫攻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项目规划调整实施方案的批复》(会政复〔2019〕131号)文件精神。不存在项目申报不实,弄虚作假、多头申报、重复申报的问题。

2)项目目标。项目严格按规划和批复组织项目实施,各项绩效目标已基本完成。

2.项目管理情况

1)投入管理。公司针对各项目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每个项目明确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人、一个现场管理组,负责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

2)财务管理。项目及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扶贫资金管理的相关制度办法;已制定和执行扶贫资金拨付、支出的审批程序;不存在支出报账核销不及时的问题;不存在不按规定取得合法的支出票据,支出附件不全,支出原始资料不真实,弄虚作假的问题;不存在截留、滞留应当拨付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问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按要求实行专账专人核算管理,做到按照资金来源项目、用途和使用单位进行明细核算,按规定装订会计凭证、保管会计档案。

(三)项目效果情况

通过项目实施,建成现代设施蔬菜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当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基地2020年5月底全部建成投产年产蔬菜8万余吨,产值达1.25亿余元,同时可带动易地搬迁群众稳定获得“三笔收入”、当地农户获得“两笔收入”、村集体获得“一笔收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1.搬迁群众获得“三笔收入”。务工收入:可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搬迁群众2000余人常年或季节性在基地务工,人均年务工收入1.6万元以上。自主发展创收:搬迁群众通过培训掌握生产管理技术后,通过“返租倒包”的方式,订单生产、自主管理,按每户管理经营2亩计算,可实现3000余户搬迁群众户均至少有4万余元的收入。资产托管收益:基地通过资产托管,每年可实现经营收益1300余万元,80%用于购买公益性岗位,可提供公益岗位1700余个,人均年增收6000元;20%用于补贴安置区“爱心超市”,引导搬迁群众以劳动换薪酬,以积分换物资,激发内生动力。

2.周边农户获得“两笔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基地覆盖4652户农户,土地流转期限为15年,每年地租收入达600余万元,户均可获得地租收入千余元。农家肥销售收入:基地可带动当地农家肥销售1.8万余吨,每吨300元,销售收入可达540余万元。

3.村集体获得“一笔收入”。基地涉及的5个村(社区)参与土地流转和日常管理,每村每年获得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最多可达40余万元。同时,育苗区每年可向周边地区提供蔬菜种苗1.5亿苗,建设订单生产基地5000亩,带动农户实现收入1亿元。

三、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公司党工委书记、董事长段国华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冯波,董事、总经理杜友成任副组长,相关单位(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项目建设管理部。明确项目建设具体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建设内容,开竣工时间,工程造价、资金使用管理、项目质量及项目建设进度作出具体规定,层层压实责任,确保项目有人抓、有人管。

(二)加强资金监管

1、项目资金管理由会泽道成扶贫开发投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实行专户专帐、专款专用、报账制管理,严禁滞留、挤占、挪用。

2、通过组织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抽查和随机调研等方式,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3、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从源头上控制,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4、规范项目建设档案。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料,如群众补助资金花名册、相关文件资料都按照要求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作为项目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

5、严格项目建设公示公告制。对项目建设的标准、内容、补助标准、对象等进行张榜公示、公告,接受群众监督。

(三)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1、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在自然灾害多发期,成立预案领导小组,24小时专人看管。

二是各相关责任人要切实做好灾害的预警工作,对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重点地区,要严密监测并及时预报,建立灾害预警系统,落实防范措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

三是加强救灾通讯网络建设和管理,为防灾减灾提供及时、准确的通信和信息服务。

四是加强基地内基础设施及防灾减灾设施的巡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从根本上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2、经营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逐步完善公司管理各项制度,使企业管理走向制度化、标准化。

二是建立公司内部的风险防控体系,对投资、经营、管理方方方面面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多环节风险评估。

三是通过稽查、审核和聚焦的手段,控制相关管理人员的随意性,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完善自身价值观。以奖惩、绩效考核和工作承诺等方式,在公司打造尊重规则的经营文化,这样才能便于操作,真正发挥绩效考核应有的作用。

3、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生产环节各项标准,严格按标生产,确保产品品质。

二是加强产品品牌建设,逐步树立绿色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三是充分利用好现代化信息系统,实现现代网络信息与传统信息的优势互补,通过高效的信息服务手段,在产前及时关注市场供求信息,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市场风险。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1.产业扶贫基地建设难。方便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务工,街道积极寻找城郊土地资源,建设产业扶贫基地,但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土地流转成本高且流转难,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体量还不够大。

2.组织搬迁群众基地务工难。搬迁群众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存在,收入期望值高、交通出行不便等问题,组织搬迁群众到基地务工难。

3.产业化程度低。现有的龙头企业仅停于基地建设和原料的简单初级加工、产品包装等,主要销售的是原料,具有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过程没有在本地完成,缺乏深加工增值、产业链短,辐射带动能力弱,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一二三产业难以融合,循环不畅。

4.项目建设用地难。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基地建设项目于2020年4月全部建成投产,年产蔬菜8.8万余吨,虽然规划在基地旁建设220亩的冷链物流园区,但由于项目用地属于基本农田,土地调规困难致使冷链物流园区的项目推进缓慢,基地生产的蔬菜不得不运往曲靖、昆明等地冷藏保鲜,增加生产成本。

(三)建议和改进措施

1.要立足优势精准选择产业。在产业规划上,大胆探索,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把资源相近、地域相邻、产业相同的区域划分为一个产业带,整带规划、整体打造,有效破解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产业小散弱形不成规模等问题。在产业选择上,要立足资源禀赋、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2.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异地搬迁复垦土地、零星分散土地“三块地”,建立信息台账,推行土地“预流转”机制,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发展产业。

3.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要采取外引一批、内培一批、回流一批“三个一措施,培育壮大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产业发展

4.要延伸产业发展链条要加大配套冷链物流的投入力度,提升储藏保鲜能力,降低产业发展风险。要依托现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通过对农产品的分级、包装、保鲜、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国家扶贫监督举报电话:12317

县农业农村局监督举报电话:0874-5688288   

公司监督举报电话:0874-5645927


             会泽县道成扶贫开发投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2020年9月10日